“做好自己這一面”是遇見小面的口號,在過去的一個月里面,遇見小面的訂單數達到了16000單,其原因,除了團隊一直秉承的“以科學的態度做小面”之外,還有增加互聯網思維這一個新的緯度。
遇見小面聯合創始人蘇旭在案例分享中,將餐飲業形象地比作了一個戰場。選址、開發屬于陸地部隊,數據搜集則需要空軍。“這是不同的緯度。需要互聯網+餐飲的結構去改變。”
在餐飲業租金高、食材和人力成本高的“三高”痛點面前,互聯網+給了遇見小面新的機遇,微信點餐與微信支付帶來效率的飛速提高,餐廳員工數量減少,現金交易下降了80%,直接的效果是溝通成本降低,餐廳翻臺率提高。用戶黏性也隨之增加。“用戶點餐不需要服務員,我們從時間上節省的成本全部返還給顧客,他們感受到了實惠,企業也感受到了便利。”蘇旭翔說。
微信支付實現會員的便捷,而在蘇旭翔看來,互聯網+的作用遠不止于此,微信點菜與微信支付的首要任務是要將顧客的數據以及消費習慣留下來。“在過去的餐飲業里面,每天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顧客來了又走了,不可能留下系統的信息,現在我們希望通過微信來搜集這樣的信息,來達到我們的目的。”蘇旭翔表示。通過數據樣本,可以了解客戶的點餐和用餐習慣,進而獲得客戶對產品的反饋,將這些數據再次投入到改善餐飲運營中。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通過改善餐廳的營運,有更多的顧客成為遇見小面的會員,而遇見小面也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會員信息,蘇旭翔表示,這才是遇見小面將微信支付做到80%背后真正的意義。
“互聯網+也好、O2O也好,最終的使命有兩個,一個是百戰百勝,掌握數據后可以做到百戰百勝。但是我真正希望是不戰而勝,因為我們形成了真正的粉絲群,要回歸到本質,將我們的粉絲服務好。”遇見小面基于微信打造的會員體系,稱之為小面粉,小面粉沒有攜帶的負擔,也無需出示保存,自動銷售,通過會員卡,遇見小面會分析數據,客戶最近一次是什么時候?如果很久沒有來,是不是需要設計活動將他拉回來?對于消費頻次過低的顧客,遇見小面時常需要設計一些創意活動,提升用戶黏性。
蘇旭翔表示,互聯網思維始終是為客戶體驗而服務,東西好不好吃?服務到不到位?可不可以帶來價值?這是所有的基礎,否則1千萬的流量也沒有用。當線下基礎沒有做好,O2O沒有任何意義。
“將每一個人的體驗做好,這樣顧客自然會追隨到我們,當我們做任何轉型的時候,不需要考慮更多的東西,這或許就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給我們帶來的啟發。”蘇旭翔表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