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日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記者昨日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發揮作用,激發市場活力,青島市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聚焦15個攻勢和13條產業鏈,提出了3部分17條具體措施,重點支持“四新”經濟等8個領域,著力破解民營經濟主體存在的不公平待遇和隱性門檻,全力推動民間資本“敢投、能投、愿投”。
《措施》將通過健全市場化機制、畫清重點投資領域、加強政策引領,為民間資本更加便利地進入項目投資領域,提供選擇和決策的方向,實現投資項目的加快啟動、建設和運營,及早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著力破解不公平待遇和隱性門檻
當前民間投資仍然普遍存在不愿意投的情況,其中主要考慮的就是政府河市場主體的誠信問題。對此,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表示,近年來,我市大力清理針對民間資本準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間資金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領域的各類門檻,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資本進入國資壟斷領域的附加條件,下更大力氣破除各類隱形壁壘,全力解決民間投資“不能投”問題。
在這方面,《措施》圍繞拓寬投資領域提出了4條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對民間投資存在的不公平待遇和隱性門檻。在公開政府投資項目方面,強調按照“非禁即準、平等待遇”原則,除法定不公開外,常態化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在保護民企投資權益方面,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產業協同、模式創新等參與國企混改,提高盈利水平;在打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提出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及時兌現各項涉企優惠政策;在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方面,強調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面向中小企業,鼓勵國有大企業集團、大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使用民營和中小企業配套產品。
重點支持“四新”經濟等8個領域
《措施》立足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提出了8條政策措施,分別在“四新”經濟、能源環保、文旅教育、汽車裝備、交通設施、農業產業、現代海洋、生物醫藥等8個領域,激發民營企業創意、創新、創造。
在“四新”經濟領域,培育領軍企業,推動人工智能與垂直行業融合創新,鼓勵民營企業加速搶占5G等產業制高點;在能源環保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新能源項目、節能減排升級改造項目、重大生態環保工程建設;在文旅教育領域,支持發展直播、電競等新業態,推動大型旅游綜合體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加大對民辦教育機構支持力度;在汽車裝備領域,提出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本地化配套,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加氫站等基礎設置建設;在交通設施領域,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機場服務、城市交通提供配套服務;在農業產業領域,支持民營企業投資農業產業,健全鄉村產業鏈;在現代海洋領域,培育壯大涉海企業,鼓勵涉海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產學研對接、產能合作;在生物醫藥領域,加快布局精準醫療產業,促進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系統發展。
提出五項措施提振企業家信心
為更好地維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措施》提出了5條政策措施,提振企業家信心。
在降低用地用能成本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區市開發高層工業樓宇,通過按揭貸款等措施為中小企業低成本獲得經營用房,服務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在落實稅費支持政策方面,強調落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和改制重組企業稅收政策;在發揮基金引導作用方面,突出發揮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引導設立項目基金,實現基金與產業項目精準對接;在健全融資促進體系方面,構建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和更加精準的政策扶持;在建立促進保障機制方面,建立支持民間投資協調推進機制,協調解決民間投資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向民間資本推薦新經濟投資項目
據高善武表示介紹,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放寬準入,通過加強信息共享,有效釋放產業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信息,在“新基建”“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等領域,向民間資本集中推薦一批具備成長性、引領性和未來價值產出的項目,引導民營企業規范參與“新經濟”項目投資,解決好“往哪投”的問題。
在建立投融資對接機制方面,將發揮好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作用,加快設立項目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為民營企業貸款提供支撐,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民營企業,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在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機制方面,及時研究解決我市制約民間投資發展的突出問題,發揮號政策效應,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推動全市民間投資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健康的發展。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將持續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是政府誠信建設力度,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措施,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解決好“不愿投不敢投”的問題。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