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受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影響,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民營企業經營難度系數進一步提升。在全國范圍內,不少民營企業、民營上市公司由于高杠桿和股權高比例質押出現了風險。未來經濟形勢處于如此變局之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或成為其中的一個破題之舉。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關鍵之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本輪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今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啟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實驗,分類分層推進市屬企業混合所有制,加快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
然而,如何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破解難題?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圍繞此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代表委員們認為,應加快推進青島國企與民企深度融合發展,加強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引導民營企業主動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對標深圳:青島國企民企發展存差距
如果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兩種所有制經濟比作經濟的兩翼或雙輪,惟有兩翼同時發力、雙輪并駕齊驅,高質量發展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穩健。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秘訣,就是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國企與民企協同發展。
為深入解碼深圳國企與民企發展的內在機理,助力青島打好推進國企改革和壯大民營經濟兩大攻勢,加快推進青島國企與民企協同發展,市政協委員、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平跟隨團隊深入深圳市國資委、前海管理局,以及特發集團、騰訊等20余家企業考察調研,全面總結深圳經驗做法,廣泛聽取青島市國資委、民發局等單位以及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意見,分析青島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短板,并在今年兩會中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青島國企與民企深度融合發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
《提案》指出,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國企、民企和中小企業發展,呈現出“國企強基固本、民企強勢突圍、新銳企業突飛猛進”的鮮明特點。但是對標深圳,青島企業發展還存在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國企不夠強、民企不夠多,產業鏈錯位布局不完善,資本市場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和不足。
從一組數據對比來看,青島國企總資產2.9萬億元,為深圳的74%;排名第一位的青島城投集團總資產2400億元,僅為深投控總資產7100億元的34%。全國工商聯公布的2020中國民企500強企業,青島5家,僅為深圳的18.5%;5家民企營業收入總額1907.08億元,僅為華為的22.2%,且無一高科技企業,主要是房地產、畜牧和批發零售。
青島國企民企傳統產業多,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不完善,制造業“微笑曲線”兩端企業不夠多,缺乏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企業,如船舶海工產業主要制造組裝,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整車裝配。產業配套率低,家電、汽車、船舶海工等優勢產業本地配套率都低于50%,如青島優勢家電產業本地配套僅為40%左右,而在深圳華強北,僅電子元件就有六大類、五十多中類、兩百余小類共計600多萬種型號,在世界其他地方需花費至少兩個月尋找元器件,而在華強北一天就能全部找到。
此外,青島國企民企融資手段主要是銀行貸款、發債等傳統方式,創投風投等基金規模化發展起步晚、作用發揮不明顯。截至2020年9月,青島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334家,管理基金數量769只,管理規模979.3億元,2019年才設立總額500億元、首期12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專門投資于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基金比較少;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超過4600家,資金管理規模超過1.8萬億元,為騰訊、大疆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金融支持。
市政協委員薛平:加快推進國企與民企深度融合
針對以上問題,借鑒深圳經驗,薛平認為,青島應放大優勢特色,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加快推進青島國企與民企產業、資本、業務等全面協同發展,加快國企與民企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助力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市場平等準入機制,營造競爭中性市場環境。對政策文件進行全面梳理、評估,及時清理妨礙民企入市、與國企平等競爭的障礙,糾正有悖于保護民企發展的規定。破除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二是用平臺思維做乘法,放大產業協同效果。充分利用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資源優勢和賦能功能,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生態體系;建立民企入駐專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獎勵激勵機制,從使用端擴大平臺影響,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充分發揮青深企業家聯誼會作用,定期開展單鏈條產業聯誼會成員單位活動,運用市場邏輯、平臺思維搭建兩地企業間交流互動,推動兩地深度合作、優勢互補,借助深圳的資源和經驗,推動青島國企與民企產業深度協同。
在國企與民企深度融合路徑方面,薛平表示,應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推進國企與民企資本協同發展,讓市場動起來、資本轉起來。
首先,鼓勵國企民企實現“雙向混改”,讓國有資本賦能優質民企。將國企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的增資股份,設置一定比例數額,定向由青島優質成長性民企認購,為實現更多民企獲得國有股份,將認購數額細化拆分、降低認購的資本門檻,如:以募集資金1000萬或者2000萬為基數確定認購份額,讓國企改革的紅利賦能給民企,推動優質民企迅速壯大做強。
其次,實施寬容補償機制,制定國企投資事項“股東審議清單”,嚴格限定需股東會審議的重大投資項目。劃定國企、國有資本投資風險控制線,在控制線以內的投資,實行自主決策,寬容投資失敗。借鑒深圳經驗做法,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包容天使融資失敗,最高比例政府可以承擔40%。市級科創母基金等國有資本要發揮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對符合13條重點產業鏈,具有重大產業支撐作用的項目,加大讓利幅度,允許投資收益全部讓渡給基金管理人和其他社會資本出資方,放大資本協同效果,推動青島傳統產業變革,改變和重塑青島產業版圖。
薛平還提到,在具體業務經營過程中,應消除或淡化企業所有制差異,破除業務合作的所有制壁壘,實現國企與民企在產業鏈環節上的分工協作,以業務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國企方面,可建立市場化的業務協同運轉機制,在國企內建立民企孵化器,向民企開放研發平臺、基礎設施、應用場景,通過合作開發、使用和應用模式促進雙方業務發展。民企方面,則可發揮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持續開展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改進提升產品,通過回購基礎設施的方式回報國企的基礎投入,助力國企投資向其他亟需投入的業務領域轉移。如此,國企與民企都在業務端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良好的業務協同。
市人大代表孫炯光:引導民企主動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目前,我國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企業數量占90%以上。市人大代表、青島鑫光正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炯光用一組數據說明了民營企業的地位。
作為一座青春之島,一座正在創業的城市,青島市正充分集聚資金、人才、技術、產業等各類要素,逐步凝聚形成“陽光雨露”,創新創業“熱帶雨林”生態效應已經顯現。據統計,2020年前11個月,青島民間投資增長12.3%,占全市投資比重57.5%;民營市場主體達到174.4萬戶,增長15.9%;12家企業上榜2020年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增長50%;5家企業上榜2020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可以說,青島民營經濟在2020年逆勢交出的成績,標志著青島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市場活力被激活。
為此,孫炯光認為,國企、民企應抓住青島發展戰略機遇期,相互扶持,協同發展,雙向賦能,不斷做大做強做優,切實肩負起發展的重任,助推青島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孫炯光分析,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具體舉措來看,要求國企民企相互配合,推進兼并重組和戰略性組合。未來國資民資的融合程度會更深更廣。應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重點推進國有資本以持股方式投資民營實體企業完成混改,推動民營企業規范化運營和轉型升級,高效承接國企央企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助力“國內大循環”體系建立運行。
通常而言,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資產及市場體量大,業務鏈較長,體系較完整,多處于資源上游;而民企多處于下游,接近市場端。
孫炯光表示,應根據不同企業功能定位,合理設計和調整優化混合所有制企業股權結構,對國有相對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施更加市場化的差異化管控,推動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國企可以圍繞重點產業鏈、重大投資項目,由國企領頭,加大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全方位合作,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形成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局面。民營企業應該積極響應,主動尋求機會向國有企業靠攏,主動擁抱國有平臺尋求戰略合作。
在助力民企發展方面,孫炯光還提到,應持續深入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戰略,加快實現工業向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方向邁進。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提高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使用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通過工業電子商務、個性化定制服務、協同研發制造等手段,深度提升工業互聯網應用成果。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