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五大信披報刊頭版主要內容集萃:
經濟參考報
頭條
新版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預計年底出臺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新版《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目前已完成社會意見的征求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出臺。同時,新的鋼鐵項目備案指導意見初稿也已基本完成。據相關權威人士介紹,新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和鋼鐵項目備案政策,將更好地指導地方和企業規范鋼鐵項目建設,確保鋼鐵總產能只減不增。
要聞
央地可再生能源政策密集落地 多重利好釋放
11月25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財政部獲悉,其近日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項目清單審核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抓緊審核存量項目信息,分批納入補貼清單。其中,2006年及以后年度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手續并且完成全容量并網的所有項目均可申報進入補貼清單。
建設規劃接連出爐 新設自貿區集中動工
我國新設立一批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集中開工。25日,浙江明確,錨定區域經濟新增長極,將于近期出臺兩份重要文件,支持今年新擴容的三個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并將發布自貿試驗區2.0版建設動員令。另外,北京、湖南、安徽等三個同一批新設的自貿試驗區也在接連出臺相關舉措,明確建設方向。
政策多路開閘 險資加速布局資本市場
日前,取消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優化權益投資上限等多項險資運用支持政策相繼推出,逾22萬億元險資“松綁”信號強烈。今年以來,險資在資本市場布局的步伐持續加快,保險機構調研A股上市公司次數、持倉金額等多項權益類投資指標均已超過去年全年。銀保監會數據顯示,當前保險資金投資A股達總市值的3.44%。
中國證券報
頭條
“緊平衡”幾成常態 貨幣政策正常化信號明顯
在醞釀得早、鋪墊充分的貨幣政策領域,正常化事實上已經在途,近期市場上更出現了對“加息”的討論。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經濟不斷恢復向好,未來政策工具“退”或是較確定的方向,但短期內“加息”的條件不充分,且流動性環境及市場利率已提前有所體現,年內繼續趨緊的風險反而可控,年底前貨幣市場利率甚至可能會有所回落。近期,央行流動性操作已釋放出積極信號。
要聞
人民幣匯率狂飆 出口企業避險為何難施“財技”
半年來,在岸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約6000個基點,這讓不少出口企業始料未及。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出口企業并未普遍運用衍生品工具規避匯率風險,引導企業正確使用“財技”保護自身利益仍需社會各方共同努力。
深交所:提高新股定價市場化水平
24日,深交所理事會創業板股票發行規范委員會召開2020年第三次工作會議,通報近期創業板股票發行情況,明確行業自律監管要求,經合議一致同意并發出行業倡議,倡導共同維護發行秩序,提高新股定價市場化水平,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聰明錢”變招藏玄機 簡單“抄作業”需留神
被稱為“聰明錢”的北向資金近期偏好明顯改變:美的集團、愛爾眼科、海康威視等傳統白馬股遭賣出,而電力設備、石油石化和機械等順周期板塊被買入。私募人士認為,外資提前布局能力歷來突出,當下這番操作值得關注。
上海證券報
頭條
賣方審慎合理定價 買方獨立客觀報價
11月24日,深交所理事會創業板股票發行規范委員會(以下簡稱發行規范委)召開2020年第三次工作會議,通報近期創業板股票發行情況,明確行業自律監管要求,經合議一致同意并發出行業倡議,倡導共同維護發行秩序,提高新股定價市場化水平,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要聞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再迎政策利好 合規光伏風電項目都可納入補貼清單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又迎來利好政策。財政部近日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抓緊審核存量項目信息,分批納入補貼清單。其中,2006年及以后年度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手續并且完成全容量并網的所有項目均可申報進入補貼清單。
浙江將出臺重磅政策支持自貿區“升級”
記者從浙江省新聞辦昨日舉行的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浙江省已完成起草兩項重要政策性文件,將對標海南、上海等地,出臺重磅政策支持自貿區擴區。浙江自貿試驗區自9月24日擴區掛牌以來,已有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點、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突破相繼在自貿試驗區落地,擴區政策紅利已逐步顯現。
扎堆上市+謀劃定增 食品企業競速資本市場
借助IPO“跑馬圈地”已成為食品企業的共識。今年以來,A股市場食品板塊持續擴容。據上證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0家食品行業相關企業在A股上市,且上市之后股價均有不錯表現。以“嘗鮮”創業板注冊制的熊貓乳品和金龍魚為例,截至11月25日收盤,兩家公司股價分別上漲超過377%、163%。
證券時報
頭條
信托公司接窗口指導:壓降融資業務規模必須完成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多家信托公司近日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托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信托公司存在融資類業務壓降不達標的情況,在此次窗口指導中被要求全面暫停融資類業務。
要聞
消費信貸ABS迎“紅色”11月 融資項目密集推進
消費信貸類資產證券化(ABS)產品,當前仍是助力金融機構、平臺機構規模擴張的重要“補血”渠道。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11月以來,包括螞蟻集團在內的多家企業多單消費信貸類ABS密集披露進展。近期,兩家消費金融公司相繼獲批ABS業務資格,也意味著實現了主體不斷擴容,ABS市場迎來了紅色的11月。
首批科創50ETF上市獲熱捧 龍頭產品規模接近100億
首批科創50ETF上市以來,受到資金熱捧,7個交易日規模快速增長,有的產品已接近100億;4只ETF規模合計已超過260億元,比上市前規模增長50多億。
證券日報
頭條
上海農商行IPO今日上會 還有16家銀行候場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上海農商行A股IPO今日上會,作為資產規模和凈利潤均位列農商行陣營前三甲的上海農商行,其距離A股上市邁出了一大步。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首發申請企業情況顯示,除已通過發審會的重慶銀行及即將上會的上海農商行外,在這份排隊上市的銀行單中,尚余16家銀行仍在“候場”。
要聞
國產新冠疫苗靜候臨床數據出爐 專家表示供應缺口將達兩年以上
前上海市疾控中心疫苗專家陶黎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并未公布臨床實驗數據,但也公布了一些緊急使用方面的情況,如國藥集團董事長表示,已經在近百萬人上進行使用,沒有接到一例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只有個別的一些輕微癥狀。隨著新冠疫苗研發進入尾聲,其市場需求也日益明確。
年末私募調研熱情驟升 近4000家機構合計調研逾5200次
臨近年末,私募調研熱情急速升溫。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在近1個月的時間里,有3969家私募累計調研上市公司5240次,其中不乏百億元級私募,例如淡水泉、泓澄投資、星石投資、重陽投資和彤源投資等調研個股數量居前。從被調研上市公司來看,歌爾股份、海康威視、邁瑞醫療、衛寧健康和湯臣倍健等,被集中調研多達數十次。
來源:新華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