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財經新聞中心主任 資深市場人士 李冬明
牛市,一夜間成為人人關心討論的話題。這幾天,不少讀者、微信好友與筆者交流投資心得,也從不同角度表達出對牛市的憧憬——
一盼中國經濟轉型期,以更加穩健的節奏展開。
追漲殺跌、坐過山車,這是不少投資者對自己的無奈總結。股市是經濟晴雨表,不管是上一輪牛市以房地產、有色金屬為代表的強周期性行業,還是近兩年獨領風騷的創業板新興產業,亦或是金融股在今年歲末的風云再起,其興衰更替,都是中國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以及政策變遷的映射。為資產定價,也正是資本市場的根本作用之一。
2014年的牛市,肩負著為中國資產重新定價的使命。對中國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暴露的擔憂,一度使得2013年出現股債雙殺的嚴峻局勢。但對于利率市場化——這個決定中國金融和經濟未來大格局的關鍵性因素,決策層依然釋放出強烈的推進信號。去年年中和歲尾,央行兩次強力推動利率上行,倒逼市場機構提高風險認知,今年以來則審時度勢,全年一直保持貨幣寬松,并在四季度啟動降息周期,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中國金融體系風險的有力封殺、有效疏導,也能夠看出決策層掌控經濟運行節奏的清晰路徑和充足信心。
所以,牛市來了,這是一次信心牛市。是建立在中國經濟雖然進入低速增長期,但運行穩定性大大增強預期下的信心牛市。只有清晰的經濟運行節奏,才能推動資本市場穩健上漲,投資者要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戲劇性情節;投資者要的,是一個真正能夠分享GDP增長,以及經濟轉型政策紅利的結局,是能夠落到口袋中的牛市。
二盼股市以更加持續性的方式運行。
牛市來了,更痛苦。這是最近很多投資者心理的生動刻畫。財富,是每一個的夢想。但造夢的沖動,往往最終使得夢想落空。金融市場是人的市場,群體性行為的能量難以預計,所以金融市場總是以“絕望-猶豫-狂熱-泡沫”的規律,在全世界的金融史中一再重演。特別是作為新興市場的A股,暴漲暴跌更是常態。
股市的平穩運行,需要通過各種市場化機制和金融工具的引入,以及市場監管機制的完善,使得A股定價更有效率,更為清晰透明,讓更多的一般投資者,能夠按照一定合理有序的規律,持續穩健的獲得收益,而不是莊家、內幕交易者在不對等的條件下,對暴利盛宴的獨享。
投資者的期盼是,A股成為中國人實現財富夢想的路徑;而不是財富夢碎的絕境。
三盼財富得到科學合理分配。
中國降息周期的展開,意味著利率降低了,錢不值錢了,各種掛鉤市場利率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實體經濟和樓市回報率降低,如此大體量的資金,只有股市能夠容納。新一輪社會財富再分配正在展開。根據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今年以來,50萬元以上資金的賬戶增長速度最快,而小資金賬戶增長不明顯。這預示著,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正在入市,同時也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大幅增加對股票的投資比重。
預期越高,對投資者情緒的影響越大。當A股成為身系每個人財富安全、家庭和睦的核心問題后,當老年人也開始拿出養老錢、“棺材本”搏一把時,提高投資者專業知識和風險意識,其重要性并不亞于你是選擇儲蓄還是股票。每一家金融機構,都不應將投資者視為簡單的產品銷售對象,簡單粗暴的利用投資者對財富的渴望,將風險-收益不匹配的產品,賣給不合適的人群。投資者也不能把上漲視為股市的常態。在波動中前行、螺旋式上升,才是金融市場的普遍規律。在社會氛圍營造和自身認知提高方面,牛市還需要每個市場參與者的努力。
夢想和夢,不是一個概念。
夢想是睜開眼后,有計劃、有行動,還有實現的條件與路徑。
夢,不管再華麗的場景,最后仍是零。
熊市遠去,牛市奔來。投資者期盼,這一次,財富夢想不是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