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8月15日訊(記者 李倚慰)今日,記者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獲悉,為推動我國載人深潛事業發展,建立我國第一支能夠獨立完成載人深潛作業任務的潛航員隊伍,2014年8月15日,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為深海中心)在青島舉行第二批潛航員學員培訓開班儀式,標志著我國第二批深海載人潛水器潛航員學員培訓工作正式啟動。
潛航員是載人深潛任務的主要執行者之一,需要駕駛潛水器,搭載科學家前往指定作業區域,執行下潛作業任務,并安全返航;協助潛水器維護保障技術人員完成潛水器維護保障工作;與航次科學家共同制定下潛作業計劃。目前,我國已有潛航員傅文韜、唐嘉陵,另外于2013年12月面向全國選拔出6名第二批潛航員學員,其中包括兩名女性。
潛航員將通過嚴格、艱苦的專業訓練,經考核合格以后結業,成為正式潛航員。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6個培訓模塊:職業素養訓練、體質體能與心理訓練、專業基礎理論培訓、潛水器維護維修理論與技術培訓、潛水器操控技術訓練和海上實習訓練,培訓科目達到數十個,總課時將達2600課時。
本次培訓的特點是以深海中心為主體對第二批潛航員學員進行培訓。深海中心將利用“蛟龍號”執行航次任務的機會,分四個階段對六名潛航員學員進行長達320天的海上環境適應性訓練、潛水器維修維修訓練、操控訓練等海上實習訓練。同時,深海中心將聯合中國航天員中心、中船重工第702所等科研機構對潛航員進行專項訓練。根據深海中心與中國航天員中心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至2016年,6名潛航員學員將每年在中國航天員中心接受為期1個月的體能、心理等訓練,部分文化素養課程航天員與潛航員可以一起上課交流,共同訓練。
據悉,6名潛航員學員今年7月已經全部在深海中心報到,8月培訓正式啟動后,將歷時兩年訓練,預計在2016年9月完成培訓任務及考核,2016年底正式結業。
鏈接:
2013年國家發改委批復深海基地項目投資概算5.12億元,去年底,碼頭、陸域房建完成施工、監理招標工作開工建設;精裝修工程今年7月份完成了招標工作;室外工程(景觀、管網、土石方)計劃8月份進行施工招標;專用設備已陸續開展招標工作,年底完成整個項目建設。
目前,陸域工程中的綜合業務樓已完成結構驗收,開始精裝修準備工作;試驗水池砼結構主體完成60%以上;維修廠房框架結構施工完成,砌體完成80%;專家公寓完成5層結構施工。碼頭工程中,300多米的引堤水下主體部分基本施工結束,開始水上部分的施工;碼頭區段水下墻身主體結構施工完成50%,之后轉入水上施工。
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57億元。根據計劃安排,2014年底計劃完成投資累計4.531億元。
試驗性應用第二、三航段:
2014—2015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大洋35航次),將在我國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勘探區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區等海域分三個航段歷時160天開展下潛任務。
第二、三航段預計今年11月20日從青島起航,歷時4個月完成,將赴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區,主要任務是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生物基因資源和環境調查,并兼顧基礎科學研究,計劃進行20個潛次下潛作業(包括2個機動潛次),于2015年3月19日返回青島。西南印度洋礦區距離國內較遠,相較第一航段,航渡時間更長,下潛任務更重,這一區域海底石筍林立,將是蛟龍號第一次在地形更加復雜的環境開展下潛作業,無疑是對蛟龍號的一次新挑戰,也是對航次組織實施的一個新考驗。
請輸入驗證碼